1934年6月22日,德国汽车制造联合会委托著名的汽车设计师费迪南.波尔舍设计一款“大众汽车”;1935年,样车下线,这款车可以说是日后甲壳虫车型的原型,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1938年,第一辆坚实而具有与众不同外型的甲壳虫在德国的沃尔夫斯堡正式下线,从那时起,甲壳虫车开始征服全世界。
“甲壳虫”这个名字却不是大众汽车自己创造的,甲壳虫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1938年7月3日的《纽约时报杂志》上,美国人认为这辆车像“一只可爱的小甲壳虫”,但实际上,直到1968年,“甲壳虫”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公司官方的广告中。Volkswagen(德文:国民汽车),而费迪南.波尔舍设计的保时捷外观中也很容易找到甲壳虫的身影。所以说保时捷和甲壳虫有着血缘关系。
2019年墨西哥当地时间7月1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车型在墨西哥Puebla工厂下线,这标志着经历过81年生产、历经三代设计的甲壳虫车型将正式停产。
早在2018年9月,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就公开表示,甲壳虫车型将在2019年7月在墨西哥工厂停产,这款经典车型不会再进行电动化转型。
81年里,甲壳虫创下了超过2150万辆的总销量,它的经典成为一种情怀的象征。然而,当销量严重下滑、徒留情怀之时,甲壳虫离当初的设计初衷也越来越远,终致停产。
眼前这台车是大众甲壳虫280 TSI 珍藏版,是甲壳虫停产前的最后一批车,因此有一些独特的设计配置。珍藏版共两款车型(甲壳虫珍藏版1.2 TSI和甲壳虫珍藏版1.4TSI),售价区间为20.78-25.58万元,限量发售1000台。
甲壳虫Beetle的英文名字,用意是回归传统,减弱上一代车的可爱元素增加阳刚之气。的确,这一代的甲壳虫外观颠覆了上一代的对称式设计,抛去了太多可爱元素,已经回归了50年代大溜背的保时捷造型,然而它却停产了。这一代的设计可以从更老款的德国本土版老甲虫车身上找出差不多的神韵。比如大倾斜角度的椭圆形大灯、溜背造型等等。珍藏版外观上使用了“时光白”车身颜色,给人一种怀旧感。
椭圆形的大灯罩内部结构也仿佛在复刻当初的经典。内部的镀铬装饰圈及灯组的划分很像老款的甲壳虫古董车。前杠的下进气口有些巴西版老甲壳虫的神态,平直的镀铬装饰条比较精致。
大众的标识一样被镶嵌在车头,这一点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要知道古董甲壳虫的车标是在发动机盖靠近前风挡玻璃处的。镀铬后视镜是该珍藏版本的一大特征,配备了转向警示灯。从车身侧面看,隆起的前后轮拱是甲壳虫最好识别的特征。
尾翼给甲壳虫增添了不少运动感更是与保时捷更加神似。简洁的车尾没有过多的装饰,大众标识一样是后备箱的开关。这个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很熟悉。C型光带造型的尾灯更具时代感。
轮毂使用了复古款式,带有镀铬装饰罩的大尺寸轮毂配合运动轮胎,让这台珍藏版甲壳虫看上去非常得体。立体式侧包围镶嵌了镀铬装饰条,这也是向最老式的甲壳虫致敬,在重塑老甲虫的侧面踏板。
这台珍藏版甲壳虫的中控台与车门上沿使用了与车身同色的两色油漆装饰板。其实观察50年代末的老款甲壳虫中控台也是与车身同色的裸露金属。珍藏版甲壳虫还配备了美国FenderTM品牌10声道高品质音响系统。
回归复古的同时不忘增加科技的元素。这个大表头设计其实已经从巴西款老甲虫得以发扬。回顾更老款的甲壳虫,是没有仪表的上遮光板的。虽然整体是一个大表盘造型,但内部结构其实还是三个表盘来完成显示。
多媒体控制区及空调控制区很自然的被颜色区分开来。大众家族式的多媒体操作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没有上手难度。空调控制区的旋钮刻度感清晰,按键大小适中,使用方便。
换挡杆区域使用了圆形为主要元素,铝制面板增加了酷酷的感觉,也更易于后期的清洁保护。仪表台正中的三个小仪表从左至右分别为机油温度表、圈速计时器和增压值表。灯光的调节旋钮被设计在仪表盘左上方,操作上一目了然。
甲壳虫Beetle的座椅更加精致并充满着德国味道。不过前排座椅均为手动调节,一键式前移座椅靠背方便后排乘客进入。后排座椅的实用性是相比其他两门小车强了不少,至少乘坐两个成年人是没有问题的。大尺寸天窗是新甲壳虫很讨好人的一个设计。占大车身面积的车门长度不小,并使用了无框玻璃设计,这也是增加了几分运动感。
乘坐空间表现上,前排头顶空间比较充裕,后排座椅也能够保证成年人的舒适乘坐,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储物空间方面,新甲壳虫在不损失乘坐空间的前提下,更多的创造了储物能力。车门的水杯架没有使用传统的储物槽式样,而是采用了松紧带的设计,无论什么尺寸的饮料瓶都可以轻松塞入。由于使用了全新溜背设计,无疑的也创造了一定的运载空间,后排座椅可以5/5放倒,方便运载大件行李。
此次借到的试驾车搭载了一台1.4T机械+涡轮双增压发动机,而与大众1.4T普通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提升了38kW和40Nm,这台发动机最大扭矩为118kW,最大扭矩为240Nm。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一台7速干式DSG双离合变速箱。
虽然搭载的是一台1.4T发动机,但在实际驾驶时,它还是带给人不少惊喜。起步的时候姿态非常轻盈,动力输出也非常平顺。在低转速时,机械增压器更主要的介入工作,而一旦上升至3500转左右时,涡轮增压器便开始介入来接替机械增压。因此整个起步乃至加速的过程都是非常的自然平顺,并没有很突兀的感觉,动力输出也非常持续顺畅。而在需要急加速或者超车的时候,只要随着深踩油门,发动机便会立即将扭矩加大,涡轮迟滞的现象并不明显,而随之而来的推背感还是能够激起你的驾驶欲望的。
变速箱在D档模式下,大约在2000转左右便会进行换挡,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燃油经济性。而当调至S档时,转速会一直拉到3200转左右才会升档,变速箱会根据驾驶员的意图来拉高转速获得更持久的动力输出,在日常超车时并不会显得拖泥带水。转向方面,甲壳虫的转向在保持了比较清晰的路感同时也有着较好的指向性,并且阻尼的回馈力度合适,手感比较好,即便是高速行驶,转向的力度也不会让你感觉很沉重。
悬架方面,甲壳虫采用了非常常见的前麦弗逊与后多连杆的设计,整体的调校还是偏向于舒适。正常行驶时再通过颠簸路面悬架还是表现出了较好的韧性,转弯时对于车身的支撑性也比较到位,在保持一定路感的同时还是能够过滤掉绝大多是路面上的细碎震动。油门踏板以及刹车踏板的调校也非常轻盈,并没有太大的回馈力,这可能也是考虑到了女性车主的实际操作,不过油门踏板的响应还是不错的。而刹车整体也非常线性,初段会有一点点的旷量,随着深踩制动踏板,制动力也是随叫随到,能够给予驾驶者足够的信心。
总结:
对于一款有着悠久历史的车型来说,大众甲壳虫无疑是大众全部车型里最复古也最个性的一款车,但由于受众群体较小,它并不算是畅销车型。历经了三代的换代最终走到了终点。但甲壳虫在汽车圈依旧有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虽说官方表示不会有电动版的再生甲壳虫出现,但我们依旧盼望着有一天,大众能再让经典的甲壳虫车型出现在大众面前,毕竟现在的各品牌厂商的“套娃”车型过于枯燥,车型不再充满“文化”。
共有37条评论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万车网立场